【亦趋亦步汉语大词典是什么】“亦趋亦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对他人行为的模仿或追随。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、来源及用法,以下是对“亦趋亦步”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解释进行整理和总结。
一、成语概述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亦趋亦步 |
拼音 | yì qū yì bù |
释义 | 比喻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,毫无主见,完全跟随。 |
出处 | 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,盲目跟随他人。 |
近义词 | 趋炎附势、亦步亦趋、盲从 |
反义词 | 独立自主、特立独行、自作主张 |
二、详细解释
根据《汉语大词典》,“亦趋亦步”最早出自《庄子·田子方》篇,原意是说学生在老师面前,老师走路,学生也跟着走;老师快走,学生也跟着快走。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人没有自己的主见,一味模仿他人的行为,甚至思想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亦趋亦步”多用于批评那些缺乏判断力、盲目跟风的人。例如,在社会现象中,有些人看到别人怎么做,自己就跟着做,不加思考,这就是“亦趋亦步”的表现。
三、使用示例
示例句子 | 说明 |
他在工作中总是亦趋亦步,从不提出自己的想法。 | 表明此人缺乏独立性,只随大流。 |
面对新事物,我们不应亦趋亦步,而应有自己的判断。 | 强调要有主见,不盲从。 |
四、总结
“亦趋亦步”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,强调的是对他人行为的盲目模仿。它不仅出现在古代文献中,也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,尤其在批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时更为常见。
通过了解其出处、释义及用法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,避免误用或滥用。同时,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,避免成为“亦趋亦步”的人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释义,可参考《汉语大词典》或相关语言工具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