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亭对泣是什么意思】“新亭对泣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东晋时期的历史典故,常用来形容在国破家亡、流离失所的背景下,人们因悲痛而相对哭泣的情景。这个成语不仅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,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爱国情怀与无奈情绪。
一、成语解析
| 项目 | 内容 | 
| 成语名称 | 新亭对泣 | 
| 拼音 | xīn tíng duì qì | 
| 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 | 
| 释义 | 指在国家灭亡或遭遇重大变故后,人们聚集在一起,因悲伤而相对哭泣。 | 
| 用法 | 多用于描写历史事件或表达深切的哀思与忧国之情。 | 
| 近义词 | 国破家亡、泪洒新亭、悲痛欲绝 | 
| 反义词 | 欣喜若狂、心花怒放 | 
二、历史背景
“新亭对泣”出自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中的一则故事:
> “过江诸人,每至美日,辄相邀新亭,藉卉饮宴。周顗中坐而叹曰:‘风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异!’皆流涕。”
这段话讲的是东晋初年,南渡的北方士族每逢晴天,都会到建康(今南京)的“新亭”聚会。一次,周顗感叹道:“风景还是和以前一样,只是山河已经不同了。”众人听后都感到万分悲痛,纷纷落泪。
这一场景后来被后人引申为“新亭对泣”,象征着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。
三、文化意义
“新亭对泣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。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,以及面对动荡时的集体情感共鸣。在文学作品中,“新亭对泣”常被用来渲染悲凉氛围,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怀。
四、现代应用
在现代语境中,“新亭对泣”虽然不再频繁使用,但在一些文学作品、历史文章或影视剧中,仍会作为描写历史悲剧或表达忧国情怀的意象出现。
五、总结
“新亭对泣”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成语,源于东晋时期的士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国运的感慨。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也是情感的载体,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悲情。
| 总结要点 | 内容 | 
| 成语含义 | 表达国破家亡后的悲痛与哀思 | 
| 历史来源 |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中的“新亭”聚会 | 
| 文化意义 | 展现士人情怀与家国意识 | 
| 现代应用 | 多用于文学与历史题材中,表达忧国之情 | 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诗词或历史中的具体运用,可继续提问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