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4-27 16:05:42 来源:网易 编辑:甘阅固
秋水
原文:
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于是焉,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。
顺流而东行,至于北海。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。于是焉,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:“野语有之曰:‘闻道百,以为莫己若者。’我之谓也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,始吾弗信;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,则殆矣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
北海若曰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;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,束于教也。今尔出于崖涘,观于大海,乃知尔丑。尔将可与语大理矣。”
河伯曰:“何谓大理?”
北海若曰:“所谓大理者,天地之大德曰生,圣人之大宝曰仁。天地万物,各有其序;圣人之道,惟在于安民利众。故曰:‘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’”
河伯曰:“善哉!吾闻之矣。”
翻译:
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,众多河流注入黄河。河水暴涨,两岸和沙洲之间,连牛马都分辨不清。这时,河神非常高兴,认为天下的美丽都集中在他这里了。
顺着水流向东前行,到达了北海。向东望去,看不到水的尽头。于是,河神改变了原先骄傲的态度,仰望着北海感叹说:“俗话有云:‘听到了许多道理,就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。’这正是我的写照啊。我曾经听说有人轻视孔子的学识,看不起伯夷的节操,起初我不相信;如今亲眼见到大海的浩瀚无垠,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门前,那我就危险了。我将会被真正有见识的人所嘲笑。”
北海神回答道:“井底的青蛙无法谈论大海,因为它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;夏天的昆虫不能理解冰雪,因为它受到时间的限制;乡下读书人不能通晓大道,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有限。现在你走出河岸,看到广阔的大海,才明白自己的浅薄。你可以开始了解真正的道理了。”
河神问:“什么是真正的道理呢?”
北海神答:“所谓的真正道理,就是天地间最大的美德是滋养生命,圣人最重要的宝贝是仁爱。天地万物都有其运行规律;圣人的道义,就在于使人民安定、让百姓受益。所以《易经》中说:‘天道刚健,君子应自强不息;地道宽厚,君子当厚德载物。’”
河神感慨地说:“太好了!我已经明白了。”
文章:
《秋水》是一篇富有哲理意味的经典篇章,通过河神与北海神的对话,阐述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以及追求真理的重要性。文中,河神因一时的自满而陷入盲目自信,直到面对浩瀚的大海才意识到自身的渺小。这种从“井底之蛙”到“海纳百川”的转变,不仅揭示了个体认识的相对性,更强调了谦逊与学习对于成长的意义。
北海神的回应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。他指出,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限于环境、时间和知识背景。唯有突破这些束缚,才能接近真理。而真正的智慧,并非局限于个人成就或一时得失,而是要关注如何造福社会,实现和谐共生。
这篇短文寓意深远,不仅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,还引导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未知的世界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身处何方,都应保持敬畏之心,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理解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