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曹植七步诗原文】“曹植七步诗”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,讲述了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诗人曹植在兄弟相争中的机智与才情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,更是历史与人性的缩影。
一、
据《世说新语》等史料记载,曹操死后,其子曹丕继位,对弟弟曹植心存忌惮。一次,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,否则将以死论处。曹植在极短时间内吟出《七步诗》,表达了对兄弟之情的哀伤与无奈,也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。此诗语言简练、情感真挚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
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曹植的文学造诣,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。它被后人广泛传颂,成为文人墨客赞颂才思敏捷的典范。
二、曹植七步诗原文及释义
诗句 | 释义 |
煮豆燃豆萁, | 煮豆子时点燃了豆茎(豆萁)。 |
捞豆羹。 | 捞取豆子煮成汤。 |
萁在釜下燃, | 豆茎在锅下燃烧。 |
豆在釜中泣。 | 豆子在锅中哭泣。 |
本是同根生, | 它们原本是同一株植物的根茎。 |
相煎何太急? | 为何互相煎熬得如此急迫? |
三、背景与意义
曹植的这首诗以“豆”与“萁”比喻兄弟,借物抒情,表达了对骨肉相残的痛心与不满。全诗语言朴素,却寓意深刻,反映出当时宫廷内部的紧张关系和曹植个人的处境。
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,这首诗常被引用,用以表达对亲情的珍惜以及对不公待遇的控诉。它不仅是一首诗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情感的共鸣。
四、结语
“曹植七步诗”虽短,却意味深长。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亲情、才情与命运的重要象征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曹植的才华,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人性的复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