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冻饿之虞的意思】“冻饿之虞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们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面临的饥饿和寒冷的危险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生活困苦、资源匮乏或环境恶劣时人们的生存状况,强调了人们对基本生存条件的担忧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冻饿之虞 |
拼音 | dòng è zhī yú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民有冻饿之虞。” |
含义 | 形容人面临饥饿与寒冷的威胁,生活艰难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对生存问题的担忧 |
近义词 | 饥寒交迫、衣食无着 |
反义词 | 衣食无忧、丰衣足食 |
二、成语使用场景
“冻饿之虞”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语境中:
1. 社会描写:如描述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状况。
- 例句:在战乱地区,百姓常有冻饿之虞,生活极其艰难。
2. 历史背景:用于回顾历史上因自然灾害或战争导致的民生问题。
- 例句:古代每逢饥荒,百姓便陷入冻饿之虞,朝廷不得不赈灾救民。
3. 文学作品:常出现在小说、散文中,渲染人物的悲惨命运。
- 例句:他从小失去父母,流落街头,饱受冻饿之虞,最终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。
三、词语结构分析
- 冻:指寒冷,引申为严寒天气带来的不适。
- 饿:指饥饿,缺乏食物。
- 虞:意为忧虑、担心,表示一种潜在的危险或不安。
整体来看,“冻饿之虞”是由两个并列的动词(冻、饿)加上一个表示担忧的名词(虞)构成,形成一种复合式的表达方式,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冻饿之虞”属于较为文言的表达方式,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在写作中使用时,需结合上下文,避免生硬堆砌。
- 此成语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。
五、总结
“冻饿之虞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表达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下所面临的生存危机。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也反映了古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。在现代语境中,虽然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类文章中,仍具有重要的表达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