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逃之夭夭什么意思】“逃之夭夭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人因为害怕、逃避责任或面对不利局面而迅速逃离的情景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,尤其是在网络语言和口语表达中。
一、
“逃之夭夭”出自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,原意是形容桃花盛开,美丽动人。后来被引申为“逃跑”的意思,现在多用来形容人遇到困难、危险或不愿面对的事情时,选择快速离开,甚至不辞而别。
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,通常带有一种“躲藏”、“回避”或“不负责任”的意味,有时也带有调侃或讽刺的语气。
二、表格形式解析
词语 | 逃之夭夭 |
拼音 | táo zhī yāo yāo |
出处 | 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 |
原意 | 桃花盛开的样子,形容美丽 |
引申义 | 逃跑、躲避、逃避责任 |
使用场景 | 描述某人因害怕、不愿面对而迅速离开 |
情感色彩 | 多含贬义或调侃意味 |
近义词 | 逃跑、开溜、溜之大吉 |
反义词 | 面对、直面、迎难而上 |
网络用法 | 常用于调侃他人逃避现实或责任 |
三、使用示例
- 他一听到老板批评,就“逃之夭夭”,根本不敢面对。
- 面对巨额债务,他选择了“逃之夭夭”,留下家人独自承担。
- 在比赛中落后,他没有坚持到底,而是“逃之夭夭”。
四、注意事项
虽然“逃之夭夭”常用于调侃或轻松语境,但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应谨慎使用,以免显得不够严肃或缺乏责任感。
总之,“逃之夭夭”不仅是对行为的描述,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。在面对问题时,选择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,正视困难、勇敢面对才是成长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