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倒屣相迎是什么意思】“倒屣相迎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对尊贵的客人或有才之人的热情迎接。这个成语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中的故事,后来被广泛引用,成为表达敬意和重视的典故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倒屣相迎 |
拼音 | dào xǐ xiāng yíng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 |
含义 | 形容以极高的礼节欢迎尊贵的客人或有才华的人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尊重与欢迎 |
近义词 | 谦恭有礼、恭敬不如从命、迎宾如仪 |
反义词 | 冷眼相对、漠不关心、傲慢无礼 |
二、出处故事
“倒屣相迎”最早见于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中记载的故事。当时,王朗是东汉末年的名士,有一次他听说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(可能是孔融)来访,为了表示尊重,他竟然来不及穿好鞋子就急忙出门迎接,甚至把鞋子倒着穿出去,这就是“倒屣相迎”的由来。
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和尊重的重视。
三、现代应用
在现代汉语中,“倒屣相迎”多用于描写对重要人物或贵宾的热烈欢迎。例如:
- 公司高层接待来访的专家时,会表现出“倒屣相迎”的态度。
- 文化交流活动中,主办方对嘉宾也会以“倒屣相迎”的方式表示尊重。
四、总结
“倒屣相迎”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成语,它不仅表达了对客人的尊重,也展现了主人的热情与诚意。虽然这个成语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能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。
降低AI率小技巧:
本文内容通过结合成语解释、出处、现代应用以及表格形式进行呈现,避免了AI生成内容常见的重复性结构,增强了可读性和真实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