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亲民的词语意思】“亲民”是一个在中文中较为常见的词语,常用于形容一种贴近民众、关心百姓生活的态度或行为。它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,也广泛应用于政治、文化、教育等多个领域。本文将对“亲民”的词语意思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、用法及例句。
一、词语解释
“亲民”字面意思是“亲近民众”,即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贴近、真诚,尤其指官员、领导或社会上层人士能够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和需求,表现出关怀与理解。
在古代,“亲民”常与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相联系,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理念之一,强调统治者应以民为本,体恤百姓疾苦。
二、词语用法
1. 形容人: 指一个人性格温和、乐于接近普通人,不摆架子。
2. 形容政策或行为: 指政府或组织采取的措施贴近群众利益,便于实施和接受。
3. 形容态度: 表示一种谦逊、务实、接地气的态度。
三、词语来源
“亲民”一词最早见于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”其中虽未直接出现“亲民”,但“亲民”思想源于儒家对“仁政”和“民本”的重视。
四、词语意义总结表
词语 | 含义 | 用法 | 示例 |
亲民 | 亲近民众,关心百姓生活 | 形容人、政策、态度 | 他为人亲民,深受群众喜爱。 |
亲民 | 指官员或领导者关心民生 | 形容政策或行为 | 政府推行亲民政策,改善民生。 |
亲民 | 表示一种谦逊、接地气的态度 | 形容态度 | 领导作风亲民,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。 |
五、总结
“亲民”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,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。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,倡导从基层出发、关注实际问题。无论是在政治、社会还是个人交往中,“亲民”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和行为方式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亲民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,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。在现代社会中,保持亲民的态度,有助于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