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兄弟阋于墙典故】“兄弟阋于墙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”意思是兄弟之间在家中争吵,但对外却能共同抵御外敌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内部虽有矛盾冲突,但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仍能团结一致。
典故来源
《诗经》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其中《常棣》一诗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重视。诗中提到“兄弟阋于墙”,强调即使兄弟之间发生争执,也应以家庭为重,共同应对外部威胁。这一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,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亲情与团结的重要象征。
项目 | 内容 |
典故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 |
原文 | 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” |
含义 | 兄弟间虽有争执,但对外能团结一致。 |
引申义 | 内部矛盾不应影响整体利益,团结对外。 |
文化意义 | 强调亲情、团结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。 |
现代应用 | 用于形容团队或组织内部虽有分歧,但仍能共同应对挑战。 |
该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关系的重视,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的启示。在现实生活中,无论是家庭、企业还是国家,内部的矛盾都不可避免,但关键在于如何协调与合作,共同面对外部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