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食色性也下一句是什么】“食色,性也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,是儒家经典中关于人性的论述之一。这句话常被引用和讨论,尤其是在探讨人的自然欲望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时。本文将对“食色性也”的出处、含义以及其下一句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食色,性也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食色,性也;仁,义,礼,智,非由外铄我也,我固有之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吃喝和男女之事,是人的本性。孟子认为,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是人天生就有的,属于人性的一部分。
在《孟子》原文中,“食色,性也”并没有明确的“下一句”,但后人常将其与“仁义礼智,非由外铄我也”联系在一起,用来说明人性中既有自然本能,也有道德本源。
因此,在实际使用中,人们常常将“食色,性也”与“仁义礼智,非由外铄我也”并列,作为对人性的完整描述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 |
原文 | “食色,性也;仁,义,礼,智,非由外铄我也,我固有之也。” |
含义 | 食(饮食)和色(男女之情)是人的本性;仁、义、礼、智等道德品质是人内心固有的,不是外界强加的。 |
常见搭配 | “食色,性也”常与“仁义礼智,非由外铄我也”一起引用,强调人性中的自然与道德两面。 |
应用场景 | 用于讨论人性、道德修养、伦理哲学等领域。 |
三、结语
“食色,性也”不仅是一句古文,更是一种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。它提醒我们,人的本性包括自然欲望和道德潜能,二者并不矛盾,而是可以共存并相互促进。理解这句话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认识自己,提升自我修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