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宵衣旰食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宵衣旰食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勤于政事、日夜操劳,非常辛苦地工作。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领导或官员为国家、人民尽心尽力、不辞辛劳的精神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含义 |
| 宵 | 夜晚 |
| 衣 | 穿衣服,引申为起床 |
| 旰 | 晚,天色已晚 |
| 食 | 吃饭 |
整体含义:
“宵衣”指在夜里穿衣起床,“旰食”指到很晚才吃饭。合起来表示从早到晚都在忙碌,没有休息的时间,形容非常勤劳、辛苦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前因朝会,得奉玉音,伏念圣恩,深感无极。虽复宵衣旰食,岂能报答?”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用于描述领导者、管理者或有责任感的人勤勉工作的状态 |
| 近义词 | 废寝忘食、夙兴夜寐、披星戴月 |
| 反义词 | 玩物丧志、饱食终日、无所事事 |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赞美领导 | 他为了公司的发展,常常宵衣旰食,毫无怨言。 |
| 描述历史人物 | 唐太宗以宵衣旰食的精神治理国家,开创了贞观之治。 |
| 文学作品中 | 诗人描写古代君王时,常用“宵衣旰食”来表现其勤政爱民的形象。 |
四、总结
“宵衣旰食”是一个表达勤奋、敬业精神的成语,强调一个人为了事业或责任而日夜操劳、不辞辛苦的态度。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奉献精神,也常被用来赞美那些默默付出、努力工作的人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,可参考《成语词典》或《古代文献选读》等资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