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时三刻的意思是什么】“一时三刻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时间非常短暂,表示事情发生得很快,或者某件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广泛,尤其在描述动作迅速、变化快或事件发展迅速时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含义 |
| 一时 | 一个时辰(古代计时单位,1时辰=2小时) |
| 三刻 | 古代将一天分为100刻,1刻约等于14.4分钟,三刻约为43.2分钟 |
| 合起来 | 表示一个时辰加三刻,即大约2小时43分钟,但引申为“极短的时间” |
实际上,“一时三刻”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具体时间长度,而是用来强调“短时间内”的意思,类似于“片刻之间”、“转眼之间”。
二、用法与例句
| 用法 | 示例 |
| 形容时间快 | 他跑得真快,一时三刻就到了终点。 |
| 描述事情发展迅速 | 这个问题一时三刻就解决了。 |
| 强调反应迅速 | 老师刚说完,学生一时三刻就明白了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型 | 词语 |
| 近义词 | 一瞬之间、转瞬之间、片刻之间、须臾之间 |
| 反义词 | 长年累月、日久天长、经年累月 |
四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一时三刻”最早来源于古代的计时方式。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,每个时辰又分为八刻,共计一百刻。因此,“一时三刻”原本是指具体的时辰和刻数,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表达时间短暂的比喻用法。
五、注意事项
- “一时三刻”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,正式场合较少使用。
-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为字面时间长度。
- 在现代汉语中,更常用“一会儿”、“立刻”等词汇替代。
总结
“一时三刻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虽然源自古代计时制度,但现在主要用于表达“时间很短”的意思。它在日常交流中具有较强的表达力,能准确传达出事情发生得迅速或时间流逝之快。了解其含义及用法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