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】“一泻千里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水流迅速、奔腾而下,也比喻事情发展迅速、不可阻挡。这个成语不仅用于自然景象的描述,还广泛应用于文学、政治、经济等领域,表达某种趋势或状态的快速推进。
一、成语含义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一泻千里 |
| 拼音 | yī xiè qiān lǐ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其势如川之流,一泻千里。” |
| 基本释义 | 形容水流急速,也可比喻事物发展迅速、不可阻挡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可用于描写自然景观、社会现象、情感变化等。 |
| 近义词 | 一往无前、势不可挡、奔流不息 |
| 反义词 | 举步维艰、停滞不前、缓慢前行 |
二、详细解析
“一泻千里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,原意是形容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,速度极快,气势磅礴。后来,这一成语被引申为形容事物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,无法阻挡。例如:
- 自然景象:如瀑布从山崖上飞流直下,形成“一泻千里”的壮观景象。
- 社会现象:如某项政策迅速推广,影响范围广,也可用此成语形容。
- 情绪或心理状态:如一个人情绪激动,思绪奔腾,也可说“心绪一泻千里”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一泻千里”多用于正面的语境,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,但也可能带有一点“失控”的意味,需根据上下文判断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自然描写 | 那条河流从山顶一泻千里,气势非凡。 |
| 政治政策 | 这项改革政策一经推出,便一泻千里,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。 |
| 情感表达 | 他心中积压的情绪终于一泻千里,忍不住泪流满面。 |
| 经济发展 | 该地区经济近年来一泻千里,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。 |
四、注意事项
1. “一泻千里”一般用于书面语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2.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与“一落千丈”混淆(后者表示急剧下降)。
3. 成语虽形象生动,但不宜过度使用,以免显得生硬或缺乏新意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一泻千里”不仅是一个生动的自然描写词语,更是一种象征性极强的表达方式,适用于多种场合,具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