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字之师出于哪一个典故】一、
“一字之师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在文学、书法或艺术方面给予他人指导、帮助的人,尤其指在字词使用上给予关键性建议的人。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,与一位名叫郑谷的诗人有关。
据《唐才子传》记载,唐代诗人齐己曾写了一首题为《早梅》的诗,其中有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数枝开”的句子。郑谷看到后,建议将“数枝”改为“一枝”,认为“一枝”更能突出梅花在寒冷中独自开放的孤高意境。齐己非常佩服郑谷的见解,称他为“一字之师”。
由此可见,“一字之师”不仅体现了对语言精妙之处的把握,也反映了古人虚心求教、尊重师长的精神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成语名称 | 一字之师 |
| 出处 | 《唐才子传》 |
| 原文出处 | 齐己《早梅》诗: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数枝开” |
| 典故人物 | 齐己(诗人)、郑谷(诗人) |
| 故事内容 | 齐己作诗,郑谷建议将“数枝”改为“一枝”,齐己称其为“一字之师” |
| 成语含义 | 指在文学、书法等方面给予关键性指导的人,尤其是对字词使用提出建议的人 |
| 文化意义 | 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、对他人意见的虚心接受以及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|
三、结语
“一字之师”虽仅四字,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对语言艺术的尊重,更是对师道精神的传承。在当今社会,这种虚心学习、精益求精的态度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