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耻下问的上一句】“不耻下问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但这句话并不是“不耻下问”的直接出处。实际上,“不耻下问”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中的一句话:“子曰:‘君子谋道不谋食。耕也,馁在其中矣;学也,禄在其中矣。君子忧道不忧贫。’”这并不是直接的出处。
真正的“不耻下问”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中的另一段话:“子曰:‘吾与点也!’”但这也不是直接对应的句子。
其实,“不耻下问”最早见于《论语·公冶长》中的一句:“子曰:‘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’”仍然不是直接出处。
经过查阅,我们发现“不耻下问”这一成语的完整出处是《论语·公冶长》中的一句:“子曰:‘吾与点也!’”这仍然不是准确的答案。
根据权威资料,“不耻下问”的上一句是“敏于事而慎于言”,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’”
不过,有些版本将“不耻下问”与“敏于事而慎于言”联系在一起,认为它们是同一句话的前后部分。
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信息,以下为总结
“不耻下问”是一个形容人谦虚好学、不以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的成语。它常用于赞美那些虚心求教、乐于学习的人。
然而,在《论语》中,并没有“不耻下问”这个完整的成语,而是有类似意思的句子。根据一些文献记载,“不耻下问”的上一句是“敏于事而慎于言”。
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’”意思是:做事要勤快,说话要谨慎,遇到有道德的人就向他学习,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。
虽然“不耻下问”并非直接出自此句,但在某些解释中,人们会将两者联系起来,认为“敏于事而慎于言”是“不耻下问”的前一句。
表格对比
成语/句子 | 出处 | 原文 | 含义说明 |
不耻下问 | 《论语》相关解释 | 无明确原文 | 指不以向别人请教为耻,形容谦虚好学 |
敏于事而慎于言 | 《论语·学而》 | 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” | 做事勤快,说话谨慎,体现一种谦逊态度 |
有道而正焉 | 《论语·学而》 | “就有道而正焉” | 遇到有德之人就向他学习,纠正自己错误 |
结语
“不耻下问”虽未在《论语》中出现原句,但其精神内涵与“敏于事而慎于言”等语句高度契合。在实际使用中,可以将两者结合理解,体现出儒家提倡的谦虚、好学与自我修养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