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国时期刘备是谁】刘备(161年-223年6月10日),字玄德,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。他以仁德著称,与关羽、张飞结为异姓兄弟,共同开创了蜀汉政权。刘备在乱世中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,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势力,并成为三国鼎立局面中的重要一方。
一、刘备的基本信息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刘备 |
字 | 玄德 |
出生年份 | 161年 |
去世年份 | 223年 |
国家 | 蜀汉 |
职位 | 蜀汉开国皇帝 |
籍贯 | 幽州涿郡涿县(今河北涿州) |
家族背景 | 汉室宗亲(中山靖王刘胜之后) |
合作伙伴 | 关羽、张飞、诸葛亮等 |
主要成就 | 建立蜀汉政权,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|
二、刘备的主要经历
1. 早年经历
刘备出身于没落的皇室后裔,少年时家境贫寒,靠织席贩履为生。但他志向远大,胸怀天下,常以“匡扶汉室”为己任。
2. 结义兄弟
在涿郡,刘备与关羽、张飞结为异姓兄弟,三人情同手足,共同奋斗。这段兄弟情谊也成为后来蜀汉政权的重要基石。
3. 投奔多方势力
刘备一生辗转各地,曾依附公孙瓒、陶谦、吕布、曹操、袁绍、刘表等人,但始终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。
4. 三顾茅庐
在荆州期间,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,最终请其出山辅佐自己,从此开始走上复兴汉室的道路。
5. 建立蜀汉
刘备在赤壁之战后逐渐壮大,夺取荆州、益州等地,最终于221年称帝,建立蜀汉政权,定都成都。
6. 夷陵之战失败
222年,刘备为报关羽之仇,率军伐吴,结果在夷陵之战中惨败,退守白帝城,不久病逝。
三、刘备的历史评价
刘备以其仁德、忠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赢得了众多将士和百姓的拥戴。他虽出身寒微,却能以诚待人、广纳贤才,在乱世中建立起稳固的政权。虽然他在晚年因夷陵之战失利而遗憾去世,但他开创的蜀汉政权在三国时期具有重要地位,也为后世留下了“仁义之主”的美名。
总结
刘备是三国时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领袖人物,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,更是一位深得人心的仁义之君。他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,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忠诚、信义和奋斗精神的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