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销售折让会计分录怎么写】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,销售折让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。它指的是企业在销售商品后,因产品质量、规格不符或客户投诉等原因,对原销售价格进行部分或全部的减免。这种折扣行为虽然不改变交易的本质,但在会计处理上需要特别注意。
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通常分为两种情况:一是发生在销售确认之后,二是发生在应收账款收回之前。根据不同的情况,会计分录也会有所区别。
一、销售折让的定义
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商品质量问题、规格不符或其他原因,在销售后给予买方的价格减让。不同于销售折扣,销售折让是发生在销售完成之后,因此其会计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。
二、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原则
1. 销售折让发生时,应冲减销售收入;
2. 若已开具发票,需取得对方退回的发票或开具红字发票;
3. 涉及增值税的,应相应调整销项税额;
4. 若款项尚未收回,应冲减应收账款。
三、销售折让的会计分录(总结)
| 情况 | 借方科目 | 贷方科目 | 说明 |
| 销售折让发生且款项未收回 | 应收账款 | 主营业务收入 / 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 | 冲减原销售收入及相应的增值税 |
| 销售折让发生且款项已收回 | 银行存款 / 应收账款 | 主营业务收入 / 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 | 若已收到款项,需退还差额并调整收入 |
| 若已开具发票并需作废或红冲 | 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 | 主营业务收入 | 用于调整已确认的收入和税金 |
| 若无发票,仅调整账面记录 | 主营业务收入 / 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 | 应收账款 | 适用于未开发票的情况 |
四、实际案例分析
假设某公司销售一批商品,不含税售价为10,000元,增值税率为13%,总金额为11,300元。后因质量问题,客户要求折让1,000元(不含税),则会计处理如下:
- 原销售分录:
- 借:应收账款 11,300
- 贷:主营业务收入 10,000
- 贷: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 1,300
- 销售折让分录:
- 借:主营业务收入 909.09
- 借: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 117.65
- 贷:应收账款 1,026.74
> 注:折让金额按比例计算,其中含税部分为1,000元,不含税部分为1,000 ÷ 1.13 ≈ 884.96元,增值税为115.04元。
五、注意事项
- 在实际操作中,销售折让需与客户协商一致,并保留相关书面证明;
- 若涉及税务问题,应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,确保合规;
- 对于大额销售折让,建议进行专项审计或备案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销售折让虽然看似简单,但其会计处理却需要细致入微,特别是在税务处理方面更需谨慎。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,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