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下句是啥】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,出自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。这句诗原本的意思是:一天没有见到心爱的人,就像过了三个秋天一样漫长。这里的“三秋”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三个秋季,而是形容时间过得非常缓慢,表达思念之情的强烈。
在古代诗词中,“三秋”常被用来表示较长的时间段,有时指三年,有时也泛指漫长的岁月。因此,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中的“三秋”更多是一种修辞手法,用以强调情感上的距离感。
一、原文出处
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原文如下:
> 彼采葛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!
> 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!
> 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!
从这里可以看出,“三秋”与“三月”、“三岁”并列使用,都是表示时间的长短,但更强调的是情感上的遥远。
二、下句是什么?
根据《诗经》原文,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的下一句是:
> 如三秋兮
也就是说,整句是:
> 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
不过,在现代广泛引用的版本中,这句话常常简化为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,并没有直接引用“如三秋兮”这一句。
三、总结对比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 |
| 原文 | “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” |
| 现代常用语 | 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 |
| “三秋”含义 | 表示时间久远,非实际三个秋季 |
| 下句 | 如三秋兮(原文) |
四、结语
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,也体现了古人对时间与情感关系的独特理解。虽然现代人更多使用“如隔三秋”这一说法,但了解其原始出处和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句经典诗句的文化内涵。
通过本文的梳理,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句诗的来源、意义以及它在当代的演变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的真正含义。


